7/11/2014

老街坊的大嶼山導賞遊



西西在1970年中期寫的《我城》,描寫當時的香港人趨之若鶩湧到歐洲旅遊,藉此逃離壓迫的生活,主角麥快樂卻愛在假日「到處走走」,指的是腳下這個城市。這段描述,四十年後依然準確。筆者也何嘗不是這樣──踏遍歐美亞洲多少地方,卻沒空探索香港的角落。繼去年遊歷西貢、初訪南丫島、勇闖南生圍之後,2014年也志在重新認識香港。

楊侯古廟廟祝貓,添了香油錢可以任摸(笑)
行程路線(可放大)
同學發起大嶼山一日遊,我不假思索馬上報名。行程很特別,首站到因90年代興建新機場而重新安置的赤立角村。帶團的同學熟悉歷史,介紹說村民本是漁民,也會種植波蘿(鳳梨),他們要求政府把村裏的天后廟也一併遷徙,否則不會同意遷村。這造就了政府一磚一瓦的把廟宇拆掉重建,成為日後搬遷美利樓到赤柱的前車。搬遷後的村民,卻已不捕魚,也不再種波蘿了。

第二站是附近的東涌砲台。這是一個方正的院落,中間是東涌公共學校的課室和教員室,還有芭蕉樹等大樹。約六七台大砲一字排開面向高聳的公共屋村,在《我城》的70年代仍是海岸邊的一片草原。砲身鑄有製造的年份和地點,可以看到「道光」、「佛山」等字眼。


之後沿東涌路上山,到達大嶼山南岸2公里長的長沙泳灘,這可是全香港最長的天然海灘喔,不過並非整段都可供游泳,沙也算不上頂級幼細。

大澳
重頭戲是水鄉大澳。從北走到南,參觀了香港歷史最悠久、供奉關帝和華佗的關帝廟(內有鯨魚骨)、隔壁的天后宮,步行十多分鐘到達楊侯古廟,相傳是南宋的一位將軍,後來助居民平定瘟疫,像大圍的車大元帥一樣,獲得供奉。廟內的雕塑十分精緻奪目,廟祝說古物古蹟辦事處剛派職員來視察,明年開始局部整修。

淺談大澳歷史。北京條約把新界租借給英國,但英國人不知為何把租借定在大澳東面,因此西面的小島理論上一直以來都是中方領土。以前大澳有三塊鹽田,從舊照片可以看到方整一大片的土地。老阿嬤告訴我,以前的棚屋屋頂是圓的,不過現在只能看到平屋頂。

午飯在南面的海韻素菜館,霸王鴨($330,內釀栗子等料)和炒石斑塊均美味,但令人齒頰留香的是鮮腰果露。

下午參觀了天壇大佛的內部,有舍利子和佛門各方送贈的字畫。經過極度商業化的昂坪市集,走非常遠才到達心經簡林,背靠鳳凰山景色不錯。

發掘到兩間隱蔽的旅館。一是大澳吉慶後街的「歸田園居,二是昂坪市集步行最少分鐘才到的昂坪戴維斯青年旅舍(SG Davis Youth Hostel),後者地點真的十分偏僻,懷疑是否真的有背包客選擇這裏。


參考資料:大嶼山巴士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