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17/2014

追憶倫敦窮日子

(前言:昨夜和法律課程的同學相聚,大家談的不外乎:見習律師的工資、工作量、鑽石戒指、哪個同學靠甚麼上位、打扮和手袋……我落荒而逃,久久不能眠。一直想着最近和吾友討論香港和倫敦的分別。友人說香港人總是以貌取人,話題一旦離開「錢」便告枯竭。之前又有一位久居英國的華人大律師說「香港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甚麼」。筆者不禁想念在倫敦的一年,於是翻閱波蘭同學臨別送贈的關於我們一班同學的「倫敦一年記」,終能入夢。今日以文誌之。)

友人分享了一篇名為「What It Feels Like to Leave London」的澳洲人網誌,我訝異於自己在倫敦的經歷、對倫敦的看法竟然與作者這樣相似。每天都在香港這個夾縫裡生存,記憶中的倫敦既遙遠又親近。決定也東施效顰寫一篇。

在 24 號巴士上(Pimlico - Hampstead Heath),倫敦最好的觀光路線,也是筆者每天的代步工具

為何在香港,我會為地鐵訊號故障在心裡破口大罵,倫敦巴士每每中途停駛,我卻心甘情願等下一班車?

為何在香港我總是期待上班日子掛八號風球,倫敦大多數日子都灰矇矇,我卻甘之如飴?

在倫敦的一年是很窮但年少輕狂的日子,沒有 Selfridges、Burberry 和 high tea,有的只是:

跟歐洲同學在 Spitalfields Market 閒踱,在初冬狼吞 Brick Lane salt beef bagel;租車到大石陣 Stonehenge 但回途迷路,鄉間路上漆黑一片;為慶祝 Guy Fawkes night 喝東西;去 Hackney 某處的 African dance party;喝聖誕飲料 eggnog;在 Liverpool Street 附近迷路,淩晨游走在空無一人的商業區;去 Hampstead Heath 的 The Spaniards 老酒吧,又迷路至半夜三更才回到 Kentish Town 的宿舍;品嘗同學做的罌粟籽蛋糕和波蘭餃子 peirogi;在 SOAS 輪候免費的印度教素菜餐,說句 Hare Krishna;也會討論錢,卻是缺錢的煩惱,研究如何報名當調查參加者,哪裡有好兼職;雖然窮但還是去看能劇和舞台劇;參加同學的東正教洗禮和復活節聚餐;看中亞同學的 Nauryz 新年慶祝表演;去逛 Nottinghill 附近一家電影咖啡館;在路邊試抽水煙 sheeshah……

回憶太多。我是幸運的,傾盡積蓄換來這段奇妙旅程。相比起來,香港實在過於蒼白。到底是香港太單調,太昂貴,還是我沒有認真去找?

1 則留言:

  1. 少爺8/18/2014

    不單調的香港人, 都會很寂寞的

    回覆刪除